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11 月 7 日明確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11 月 7 日在國會上明確表示,若台海發生戰爭,極有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將允許自衛隊介入台海局勢。此言一出,立即讓中國官方跳腳。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隔空嗆聲「骯髒的頭顱應該被砍下」。外交衝突瞬間拉滿,北京與東京隨即互召大使,表達最嚴厲的抗議。
除了外交與意識形態的強硬反擊,北京也開始動用其經濟影響力。中國祭出觀光制裁、暗示稀土管制,並在釣魚台附近進行軍演威嚇等「組合拳」反制日本。《經濟學人》分析指出,高市早苗與習近平皆是強硬的民族主義者,中日關係已陷入一場雙方皆不願退縮的「膽小鬼賽局」(Game of Chicken),衝突極可能在局勢好轉前進一步惡化。
中日外交衝突升級,雙方互相召見大使
素有「對中鷹派」之稱的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不到三周便點燃中日外交大火。她在 11 月 7 日於日本國會被問及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意指當日本認為自身生存所需,有權使用武力防衛盟友,例如美國)的觸發條件。她明確回應,如果中國對台灣動用武力,此狀況將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的「存亡危機事態」,允許日本自衛隊介入台海緊張局勢。此言一出,中國立即震怒。
不過在幾天前 APEC 場邊的中日會談,中國官方對高市早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的報道,仍舊維持著禮貌和謹慎警告的基調。當時習近平曾表示,中國願意與日本「推進戰略互惠關係」,儘管不忘慣例性地提及日本的戰時「侵略歷史」。但現在,語氣已轉為純粹的惡毒。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於 11 月 8 日在社交媒體 X 上直接發出「斬首」威脅:「主動衝過來的,那顆骯髒的頭顱,除了毫不猶豫地砍下它別無選擇。做好覺悟了嗎?」
儘管薛劍貼文很快被移除,但日本外務省仍憤而召見了薛劍的上司——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提出嚴正抗議。北京方面同樣接見了日本大使。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 18 日與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會晤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日方「必須立即收回錯誤言論,深刻反省,給中國人民一個明確的交代。」中國外交部與國防部官員警告日本,若介入台灣衝突,將面臨「徹底的失敗」。
北京批日「謀求軍事大國」,祭「觀光制裁、軍演威脅」組合拳
北京主要喉舌《人民日報》對高市早苗的言論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意識形態批判。該報指出,她的表態對「戰後 1945 年的秩序」構成「嚴峻挑戰」。《人民日報》稱「高市的涉台謬論絕非孤立的政治妄言,背後是日本右翼勢力突破和平憲法束縛、謀求『軍事大國』地位的偏執和狂妄。」
儘管中國表現出極度憤怒,但對於日本將台灣與自身安全連結的立場,北京可能並不感到意外。中國官媒稱高市早苗是第一位在公開場合如此直接連結的日本首相。然而,早在 2021 年,時任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便曾提出:「台灣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內政⋯⋯台灣一旦出現重大問題,對於日本來說是危及日本存亡的『存立危機事態』,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前首相安倍晉三同樣提到:「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2021日本防衛白皮書》也寫道「台海局勢的穩定對日本的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的穩定相當重要」。當時中國也同樣表示了憤怒。
除了外交與意識形態的強硬反擊,北京也開始動用其經濟影響力。中國以安全顧慮為由,建議國民避免前往日本旅遊,同時也呼籲學生重新考慮是否赴日留學。由於中國遊客占日本外國遊客約 5 分之 1,此舉恐重創日本觀光產業。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評估報告指出,中國這類警告可能使日本損失高達 2.2 兆日圓(約新台幣 4,466 億元) 的商業機會。
更具戰略威脅的是,中國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15 日發文警告其他可能措施,包括「暫停與日本在經濟、外交、軍事等層面的政府間交流」。文章還提到,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數據顯示,日本不少商品「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被視為中國可能採取貿易制裁,例如稀土出口管制。2010 年,中國就曾因釣魚島爭議對日本暫停稀土出口數周。中國近年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已證明了稀土資源的重要性。
在軍事方面,中國海警和海軍近日在黃海與釣魚台列嶼(兩國皆宣稱主權)附近的演習,也引起了外界關注。4 艘中國海警船 16 日駛入釣魚台周邊海域,引發日本向中方提出嚴正抗議。對此,中國外交部 18 日表示,中方不接受日方提出的無理交涉,已當場駁回並提出反交涉。此外,中國也宣佈於 17 至 19 日在黃海中部部分海域舉行實彈射擊。雖然北京《環球時報》引述專家稱演習是「按計畫的例行作業」,但美國駐日大使仍隨即在 X 上強調,美國「完全致力於保衛日本,這當然包括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強勢為日本背書。
前景預測:中日將對峙到何時?
兩國領導人各自面臨壓力:面對中國的嚴厲要求,高市早苗至今沒有展現出收回言論的意願,她僅表示未來將避免談論與此相關的具體情境。作為一位強硬的民族主義領袖,面對另一位強勢領導人,高市不願在任期之初就對中國顯露出任何軟弱姿態。另一方面,中國對任何國家在台灣問題上的「言詞冒險」採取零容忍態度,特別是在台灣總統賴清德態度堅定的執政之下。而更為關鍵的時程壓力是,習近平為解放軍設定了能在 2027 年具備武力攻佔台灣能力的期限,這個時間點正快速逼近。
中國社群媒體上也湧現大量對高市早苗的謾罵,例如「玉淵潭天」取笑她的姓氏「高市變成了『搞事』」、「毫無底線地滿嘴噴糞」,並稱「莫非她的腦袋被驢踢了?」。即便如此,中國不太可能鼓勵大規模的群眾抗議活動。儘管習近平利用民族主義來凝聚對黨的支持,但他相當警惕這種情緒在街頭爆發。自從習近平 2012 年掌權以來,中國尚未發生過大規模的全國性反外國示威活動;上一次全國性反日示威發生在 2012 年胡錦濤在任時,起因為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台,部分城市針對領事館、日企、日貨與無辜民眾發動暴力騷亂,又稱「2012年反日暴動」。
由於兩國領導人皆為強硬的民族主義者,並且都面臨著不能退讓的內部與戰略壓力,衝突的火花勢必四濺。在雙方都不願、也不能退縮的背景下,中日關係在好轉之前,勢必將會變得更加惡化,陷入一場雙方都不願意在壓力下退讓的「膽小鬼賽局」(Game of Chick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