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的杀手锏不只稀土 还有3筹码
中国已证明自己有能力通过收紧关键稀土矿物的供应,将其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武器化。在中国材料短缺威胁到美国生产的背景下,美国总统川普(Trump)走上谈判桌,并于10月30日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达成休战协议,双方均表示,这项协议将方便稀土的贸易流动。但中国手中的筹码却不只限于稀土,其遏制力已延伸至锂离子电池、成熟制程芯片和药物成分这三大领域,这表明,美国若想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中国的供应链主导地位源于其几十年来奉行的产业政策。中国的策略是先用低价产品抢占全球市场,让中国企业在广泛的供应链上占据主导地位,然后引入出口管制,利用这种优势打击或威胁竞争对手经济体。某些时候,一些国家能以更高的成本采购到替代品,但有时却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找到中国以外的供应方。习近平曾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反对将供应链控制武器化,但同时指出,中国必须“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以下案例说明了中国是如何将出口影响力当作筹码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能源储存和消费电子产品。掌控锂离子电池意味着在汽车科技和绿色能源领域占据优势。全球最大的两家锂离子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BYD)都是中国公司。即便是非中国制造的锂离子电池中也包含大量中国元件。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中国供应商生产全球电池正极材料的79%,负极材料的92%。锂离子电池还使用诸如锂等关键材料,而中国生产商在精炼化学锂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63%。中国还控制着80%的精炼钴供应和98%的精炼石墨供应。2015年,中国宣布要大力发展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