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的殺手鐧不只稀土 還有3籌碼
中國已證明自己有能力通過收緊關鍵稀土礦物的供應,將其對全球供應鏈的控制武器化。在中國材料短缺威脅到美國生產的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Trump)走上談判桌,並於10月30日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達成休戰協議,雙方均表示,這項協議將方便稀土的貿易流動。但中國手中的籌碼卻不只限於稀土,其遏制力已延伸至鋰離子電池、成熟製程晶元和藥物成分這三大領域,這表明,美國若想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中國的供應鏈主導地位源於其幾十年來奉行的產業政策。中國的策略是先用低價產品搶佔全球市場,讓中國企業在廣泛的供應鏈上佔據主導地位,然後引入出口管制,利用這種優勢打擊或威脅競爭對手經濟體。某些時候,一些國家能以更高的成本採購到替代品,但有時卻很難甚至幾乎不可能找到中國以外的供應方。習近平曾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反對將供應鏈控制武器化,但同時指出,中國必須「拉緊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係,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以下案例說明了中國是如何將出口影響力當作籌碼的。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能源儲存和消費電子產品。掌控鋰離子電池意味著在汽車科技和綠色能源領域佔據優勢。全球最大的兩家鋰離子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CATL)和比亞迪(BYD)都是中國公司。即便是非中國製造的鋰離子電池中也包含大量中國元件。根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據,中國供應商生產全球電池正極材料的79%,負極材料的92%。鋰離子電池還使用諸如鋰等關鍵材料,而中國生產商在精鍊化學鋰產品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達63%。中國還控制著80%的精鍊鈷供應和98%的精鍊石墨供應。2015年,中國宣布要大力發展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