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11 月

「最美」女大校 成中科院院士

11月21日,2025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共有144人當選。其中,共選舉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73人,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院士71人。在新當選兩院院士中,女性科學家共13人。此外,2025年中國科學院新當選外籍院士27人,中國工程院新當選外籍院士24人。

本次增選後,中國科學院院士總數為908人,外籍院士總數為17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為1002人,外籍院士總數為148人。

記者注意到,在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中,來自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的女科學家何元智當選,屬於信息技術科學部,研究方向為衛星通信系統科學。

中國軍網今年11月8日曾刊文《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丨何元智:築夢蒼穹的追「星」人!》介紹,在衛星通信領域深耕30多年,何元智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軍隊科技進步獎,更是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現在的何元智既是型號總師,又是學科帶頭人,還是博士生導師,一人身兼數職。

文章介紹,畢業後進入研究所,目之所及都是大型號、大系統,何元智就像升級到新程序,接收到新信號般,如饑似渴地找機會學習。只要有研討會,她都主動申請做會務。連老領導看到她都會說:「你這個博士還來給我們當『服務員』啊!」也就是在那段時間,她吸收了不少前沿觀點、工作思路,對項目形成落實全過程有了自己的概念,並在27歲那年得以充分驗證。

那是她主導的首個預研項目,也是主動請纓來的,見識過她實力的前輩很放心。雖然只是一個報告,她也做足了準備,一年內跑遍全國相關的企業、高校、研究所做調研,一邊與團隊研討,一邊向專家前輩請教,寫了厚厚一本調研報告,確定了型號預研的整體框架。正是這次出色的表現,後期技術攻關再次交到她的手中,從此一個個項目「撲面而來」,「升級打怪」的科研創新之路正式開啟。

自此,她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為了調試系統,她日夜連軸轉做數據比對;為了確保裝備極端環境下依然可靠,她在邊遠地區一待就是4個月……距離研究所不到100米,就是一條熙熙攘攘的街道,但何元智很少在那裡出現。她的學生告訴我們,這些年,老師走出研究所,往往就兩個目的:一個是參加會議研討,一個是前往一線考察,4天跑3個地方是常有的事,長途奔襲更是「家常便飯」。

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地面通信癱瘓,讓何元智意識到發展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異常迫切。歷經數年,終於突破技術瓶頸,某型衛星通信系統研製成功,在搶險救災、應急救援等關鍵領域構築起一道可靠的信息「生命線」。

「永不消逝的電波PLA」微信公眾號今年7月也曾刊文《她被稱為「最美」女大校!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介紹,今年7月20日,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12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信息支援部隊某研究所研究員何元智獲此殊榮。

「最美」女大校    成中科院院士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