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在本輪暴跌中從10月初約12.5萬美元的峰值跌至約8萬美元,跌幅接近35%。過去一個月,整個加密市場總市值蒸發了驚人的一萬億美元,跌幅達24%。

11月28日,據追風交易台消息,德意志銀行
在最新研報中稱,此次下跌反映了宏觀和微觀層面的複合壓力:風險資產普跌、美聯儲鷹派轉向、監管進展停滯、機構資金外流以及長期持有者獲利了結。
比特幣目前回升至約9萬美元上方,相當於2025年5月的價格。然而,其波動性已從8月份的低點20%飆升至39%,與納斯達克和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也升至46%和42%,重新表現出高風險資產特徵而非避險工具。德銀分析師指出,這種\”小叮噹效應\”(Tinkerbell
effect)表明比特幣估值仍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念驅動的採用。
而接下來比特幣能否企穩回升仍充滿不確定性。德銀稱,與以往不同,此次下跌發生在機構深度參與、宏觀經濟緊密聯動和關鍵政策懸而未決的複雜背景下,復甦依賴監管明朗、穩定幣
採用及央行支持,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市場情緒逆轉——避險光環褪色,與科技股同生共死
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故事在本輪下跌中被徹底證偽。
報告指出,比特幣的拋售與美國股市及其他風險資產的下跌同步發生。在貿易緊張局勢升溫、美國政府停擺以及對人工智慧板塊估值擔憂的背景下,比特幣並未展現出獨立行情,反而與高增長的科技股一同暴跌。
數據顯示,這種相關性正在急劇增強。2025年至今,比特幣與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日均相關性已高達46%,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也攀升至42%。

相比之下,黃金和美國國債等傳統避險資產在近幾個月表現遠勝於比特幣。例如,在10月10日,因特朗普政府威脅對中國商品徵收100%關稅,比特幣當日暴跌5.6%,而黃金價格則上漲了1.03%。
德銀在研報中稱,這明確表明,在宏觀不確定性加劇時,市場傾向於拋售比特幣,而不是買入它來避險。
美聯儲鷹派「魔咒」——加息預期重壓,流動性盛宴終結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懸在比特幣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報告強調,比特幣價格與美聯儲利率之間存在強烈的負相關性。歷史數據顯示,2022年美聯儲的加息周期曾導致比特幣價格與利率的相關性達到驚人的-90%。
儘管美聯儲在10月的FOMC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鷹派言論——「12月再次降息遠非定局」——直接引發了市場的恐慌。
鮑威爾言論一出,比特幣價格在10月29日應聲下跌1.22%。隨後在11月4日,美聯儲理事庫克再次表態稱12月降息並非板上釘釘,導致比特幣價格當日暴跌超過6%。
德銀表示,2025年迄今,比特幣回報率與美聯儲利率的相關性為-13%。只要對未來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受到打壓,比特幣就將持續承壓。
監管真空期再現——立法進程停滯,市場信心受挫
監管的靴子遲遲未能落地,正在扼殺市場信心。
報告指出,今年7月,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數字資產市場清晰法案》(CLARITY
Act)曾被視為重大利好,推動了加密市場的一波反彈。然而,這份旨在明確監管框架的法案如今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陷入僵局。
共和党參議員蒂姆·斯科特(Tim
Scott)指出,由於政府停擺和兩黨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身份驗證及反洗錢(AML)控制措施上的分歧,該法案預計在2026年之前不會被簽署。
德銀認為,監管動力的喪失直接阻礙了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和市場流動性的深化。
報告數據顯示,比特幣的波動率已從8月份20%的低點回升至39%。同時,美國散戶的加密貨幣使用率也從7月的17%下降至10月的15%,顯示出市場參與度的降溫。
機構出逃與流動性枯竭——ETF資金逆轉,市場深度驟降
曾推動比特幣牛市的機構資金,如今正在反向出逃。報告揭示了一個危險的負反饋循環:價格下跌導致流動性枯竭,而流動性枯竭又放大了價格的跌幅。
根據Kaiko
Research的數據,在10月10日的拋售中,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的訂單簿深度急劇下降,賣方流動性甚至一度消失。
這種流動性缺失的狀況自10月崩盤以來並未得到根本改善。更糟糕的是,此前通過現貨比特幣ETF流入市場的數十億美元資金正在逆轉。
數據顯示,美國現貨比特幣ETF近期出現了大規模的日度凈流出,這與今年早些時候的巨額流入形成鮮明對比。
德銀表示,機構資金的撤離,疊加本已脆弱的流動性,使得比特幣在面對宏觀逆風時不堪一擊。
「老韭菜」也跑路——長期持有者罕見拋售,市場情緒跌至冰點
與以往由新入場或高槓桿交易者驅動的崩盤不同,本輪下跌中,連最堅定的長期持有者也加入了拋售行列。
區塊鏈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個月里,長期持有者共計賣出了超過80萬枚比特幣,這是自2024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些通常被視為市場「壓艙石」的投資者開始獲利了結或止損離場,極大地增加了市場的流通供應,並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
衡量市場情緒的「加密恐懼與貪婪指數」(Crypto Fear and Greed
Index)在11月21日跌至11,創下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標誌著市場已進入極度恐懼狀態。
該行表示,當連「老韭菜」都開始跑路時,市場的短期看跌勢頭被進一步強化。
生路何在?
比特幣在承受了這五大殺招後,能否企穩回升仍充滿不確定性。
德銀認為,與以往不同,此次下跌發生在機構深度參與、宏觀經濟緊密聯動和關鍵政策懸而未決的複雜背景下。
該行指出,展望未來,比特幣的「生路」並非坦途。其復甦將依賴於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是監管的最終明朗化,特別是《CLARITY法案》的進展,這將是恢復機構信心的關鍵。
其次,主流機構對穩定幣的採用可能有助於改善整個市場的流動性。
最後,包括盧森堡和捷克共和國在內的政府和央行對加密資產日益增長的興趣,也可能為市場帶來新的長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