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1 11 月

英首相明年1月或訪華 擬批准中國新使館建設計劃

據鳳凰衛視援引英國天空新聞11月20日報道,英國首相斯塔默將於明年一月底訪問中國。

如果成行,將是斯塔默自上任後首次訪華,也是自2018年前首相特雷莎·梅訪華以來,事隔7年再有英國首相訪華。

報道指,斯塔默會在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開綠燈的情況下,正式批准中國在倫敦建新使館的計劃。

中方預定的新使館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若計劃獲准,將成為歐洲最大的使館。

7年來首次,英國首相斯塔默明年1月底訪華?

有英國媒體11月20日報道,英國首相斯塔默將於明年1月底訪問中國。

如果成行,這將是自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2018年訪華以來,時隔七年英國首相再次訪問中國。

經濟渴望活水

有知情人士從多渠道獲悉,斯塔默的中國之行將於明年1月底成行,但尚未得到確認,「可能在他們上飛機之前,這些事情永遠不會被確認」。

還有消息稱,斯塔默會在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開綠燈」的情況下,正式批准中國在倫敦建新使館的計劃。中方預定的新使館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若計劃獲准,將成為歐洲最大的使館。

英國首相辦公室對有關報道回復說,將按慣例公布任何行程安排。

從今年7月開始,英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鮑威爾、商業貿易大臣彼得·凱爾等官員已相繼訪華,被視為給首相之行鋪路。

當地媒體指出,斯塔默領導的工黨政府自上任以來,已將改善對華關係列為優先事項。他希望藉此吸引外國投資,以兌現其選舉承諾,升級基礎設施並推動英國經濟增長。

有分析稱,這背後是英國經濟面臨的現實壓力——「脫歐」後增長乏力、基建滯後、民生承壓,使英國更加倚重對華經貿。英國政府數據顯示,中國是英國第五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接近每年千億英鎊,中國進口佔比超七成,主要包括電信設備和機械,堪稱英國重要的「經濟生命線」。

英國「擰巴」困局何解?

回望過去,中英關係曾歷經「黃金時代」:從前首相卡梅倫積極推動合作,到繼任者特雷莎·梅強化貿易訪問,而後約翰遜也提出打造「親華政府」,高層互動一度頻繁。

不過,近年來,英國屢屢在網路安全、人權等議題上對華髮難,致使雙邊關係降溫。

中國駐英使館發言人20日就英方炒作所謂「中國間諜威脅」答記者問時強調,相關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惡意誹謗,並堅決反對英國一些人動輒拿中國說事、惡意散布虛假信息。

此外,中國在英新建大使館的計劃,本已在今年1月獲得英國外交大臣及內政大臣的支持,卻仍被部分西方人士與所謂「安全威脅」強行關聯,甚至招致美方對英以「情報共享」為名的威脅。

本月英媒還爆料,英國政府正在調查數百輛中國製造的電動巴士是否存在被遠程熄火的風險。不過,相關指控遭到中企嚴正駁斥。

有評論稱,英國政府陷入對華政策的「擰巴心態」:一邊在安全領域散播「威脅論」,一邊在經濟層面渴望合作。

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北京同英國首相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鮑威爾舉行會談。

雙方均強調在領導人戰略引領下發展雙邊關係的共同意願。中方讚賞英方推動建立「連貫、持久、相互尊重」的雙邊關係,願與英方加強戰略溝通,拓展務實合作。英方也表示,願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推動建立穩定、務實和長遠的夥伴關係。

在此背景下,斯塔默此次潛在訪華之行備受關注,如何在對華關係中突破困局、務實前行,成為其核心考驗。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